中學生叛逆心理的對策
通過對調查表中問答題的歸類總結、綜合分析,并結合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筆者認為:不論是學生、家長還是學校,都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很正常的生理現象,需要三方共同努力、協調一致、形成合力,讓他們能夠順利度過叛逆期,形成健康的心理,從而為其今后的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其實只要家長、老師全心全意,能平和地與學生交流對事物的看法,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高中學生一時的叛逆心理是很快消失的。
(一)作為中學生,應學會正確地認識自己、調節自己、發展自己
1.要重視復雜的社會因素和輿論宣傳帶來的影響。中學生的心理活動,必然會受到政治、經濟、文化、道德、法律等意識形態發展和善惡、美丑、是非、榮辱等觀念更新等方面的影響,作為高中學生,不能僅局限在學校這個小天地里,要置身社會,把對自己的思想情操等各方面的修養同社會政治生活、經濟文化活動以及社會道德風尚聯系起來,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尤其是集體活動,在活動中發展興趣愛好,增強合作意識和榮辱觀念,展現自我價值,以提高心理上的適應能力,更好地適應高中生活。
2.要學會換位思考,正確認識自己,努力升華自我。要經常思考,假如我是父母,我該怎么做?假若沒有了父母,我會怎么樣?有了換位思考,就能擺正自己的位置,從積極的意義上去理解家長、老師以及他人言語行為的真實動機,發現父母的羅嗦、老師的批評原來都是善意的,是好心、好意,也就不會在乎言語態度如何了;老師、父母也是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樂,也會犯錯誤,也會誤解人,我們只要抱著寬容的態度去理解他們,并虛心接受老師和父母的教育。另外,要主動與他們接觸,向他們請教,這樣就多了一份溝通,多了一份理解,自然也就不會叛逆了。
3.要認識到叛逆是一種很正常的生理現象,不必大驚小怪,順其自然,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如果出現要及時反省自己,冷靜對待,及時調整心態、控制情緒。“想他人對自己的關愛,不能讓愛我的人傷心。”與此同時,要培養自己獨立自主的意識,不依靠他人,不受外來力量控制和支配,這也是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4.要培養多向思維。叛逆心理的產生往往是由于青少年缺乏多渠道認識問題的思維方式。思想一旦被叛逆心理所控制,視野就變得狹隘,思想僅僅是在“對著干”的軌道上盲目滑行。只要你冷靜下來分析整個事端,就會發現你所強烈反對的意見也許并非真理,但"對著干"起碼說明你的思維和對方一樣狹隘。因此,對總是懷有叛逆心理的高中學生來說,努力培養發散思維,從多方面考慮,理智多于情感,就會有助于開闊思路,從偏執的習慣中超脫出來。
小孩叛逆甚至與父母對抗的矛盾焦點在于小孩對自己發展的認識超前,父母對他們發展的認識滯后,即小孩已具有成人意識但不具備成熟的心理條件,父母之注重小孩半成熟的一面,而忽視了子女成人感這一發展事實。因此,父母應該正視的現實是,到了這個時候,已不能再把子女作為支配的對象,子女也不再依從于父母,而成為獨立的自我了。基于此:
1、家長應該避免以下4種錯誤的教育方式:(1)打罵、體罰。這種教育方法不但不能使孩子認識到錯誤,還會使孩子產生強烈的抵觸情緒,從而愈發倔強、暴躁,甚至走向極端。(2)哄騙、利誘。這樣不利于孩子樹立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目的性,不利于孩子健康價值觀的養成。(3)諷刺、挖苦。這會使孩子產生自卑心理,失去學習的信心,對家長的教育產生反感。(4)溺愛、遷就。這會使孩子變得嬌生慣養、更加為所欲為。以上錯誤的教育方式會引發許多家庭矛盾、嚴重沖突,乃至離家出走、跳樓自殺等事件的發生。
2.民主平等的教育方式是消除叛逆心理的主要手段。這就要求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放下架子,充分尊重他們的獨立自主要求和決定,給予他們應有的自由,多以平等、友好的態度與子女談心,并有一顆更寬廣、更包容的愛心,決不能專制獨裁。調查表明,90.5%的學生都希望家長、老師采用平等、民主或鼓勵、表揚或尊重、友好的方式來教育自己。在學生犯錯誤時,家長要給予理解,幫助引導他們認識錯誤的原因,指導吸取經驗教訓;要耐心教育他們, 要給予他們足夠的時間去悔過;不要給他們太多的責備,他們畢竟還是學生。 同時,要充分尊重他們所需要的隱私權,不要偷看他們的日記、手機信息,遇事多同他們商量,甚至家里的大事,也可以傾聽他們的意見。
3.提倡和悅友好父母子女關系。父母應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尊重他們的思想、自尊和個性。及時與他們加強溝通、交流思想、吐露心聲、耐心教育,態度要溫和,并以朋友的關系從生理階段的特點入手,進入他們的內心,有針對性地正確引導他們接納自己的變化,正確對待自己成長、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
4.對于已經出現的叛逆現象,要冷靜處理,不要采取過激手段,多找共同話題,通過輕松方式,引導小孩正確地分析、判斷身邊的人和事,努力緩解小孩學習、生活中的壓力。與此同時,要正確衡量小孩在學習、生活中的定位,若在生活、學習等方面期望值過高,要求過嚴等,就會無形地給小孩心理上造成壓力,當這種壓力不斷積蓄、沉淀,小孩又找不到良策排解時,便在情感上對我們所進行的一系列說教、勸說產生抵觸,在情緒上不滿,進而產生逆反心理。
(三)作為老師,應有一顆寬容的愛心,要懂得理解和愛護學生
叛逆是青少年走向成熟的必經之路。叛逆心理可以說是一把“雙刃劍”,引導、處理得法,它有利于學生個人的健康成長,形成獨立、健全的人格;若引導、處理不當,則會導致學生人格不健全,不利于個人的全面發展,甚至是誤入歧途、傾覆沉淪。基于此:
1.要引導學生充分認識高中學生在這個階段叛逆心理是一個心理的弱點。因為他們容易情緒沖動,看問題還很不成熟,對事物缺乏全面客觀的認識,所以不要什么時候都堅持認為自己是完全正確的或者對待問題情緒化,甚至總是與他人唱反調。要引導他們不斷地豐富知識,提高對社會的洞察能力,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多采納別人好的建議,要學會寬容,胸懷要寬廣,目光要遠大,不要鉆牛角尖,走死胡同,學會冷靜、客觀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2.老師應充分尊重學生,不要將叛逆學生視為異類,用愛去教育。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自尊心是人性的頂峰,激發學生的自尊心是教育工作的頭一條金科玉律,而且十分形象地指出:對它“要小心得像對待一朵玫瑰花上顫動欲墜的露珠。”這些論述給了我們極大的啟示:只要教師尊重學生,相信學生,熱愛學生,激發學生的自尊心,學生就會增強信心,向著好學生的方向努力,最終就一定能成為一個好學生。因此,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形成叛逆的原因,分析自身在教育學生上的不足,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不對學生冷嘲熱諷、不對他們進行心理施暴,用積極、鼓勵的教育方式代替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不斷改進教育方法。同時老師也要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多與學生溝通、交流,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與長處,對不足之處用適當的方法指出。這時候,肯定、鼓勵和表揚顯得尤為重要。《學記》中講的“親其師,信其道”,就是說情感是知識傳授的橋梁,教師對學生的愛能夠喚醒學生的愛心,萌發學生善良的道德和高尚的情操,可以說愛心是滋潤學生心田的甘泉;愛心是教師一切教育藝術、技巧、方法產生的基礎與源泉,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愛是人的一種積極的高尚的情感。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只有懷著一顆關切的愛心去接觸學生,才可能深入到他們的內心世界,讓他們真正感覺到老師在關心他、幫助他,永遠不會放棄他,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消除他們的叛逆心理,促使其轉變。
3.要積極推動課堂教學改革,努力探索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新模式,鼓勵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創造思維,把課堂還給學生,改變灌輸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大膽質疑,大膽發言,正確引導學生去思考、去創新,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并讓學生不斷獲得學習成功的快感,以激勵他們不斷前進。避免我們的教育從內容到形式的照本宣科、呆板乏味,進而使學生對我們的教育產生反感或心理上的逆反。
4. 蘇聯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校內許許多多的沖突,其根源在于教師不善于與學生交往”。只有在富有情感的平等和諧的交流中,學生才能“有話總愛跟老師講”,“有事總愛找老師幫”。因此,在班級管理方面,切忌班主任的“一言堂”作風,要發動學生實行民主管理,定期組織召開主題班會,讓學生在熱烈的討論、甚至爭論中找到人生努力的方向和目標,發現并不斷修正自己的錯誤,真正建立起一個“講紀律 講文明 講榮譽”的優秀班集體。
基于以上認識,筆者在對班里出現的學生叛逆現象采取了以下疏導措施:1、及時與家長溝通,詳細了解情況及原因,起因很簡單,學生甲因將自己反鎖在房間內看課外書,家長要求開門,他一直不開,家長一氣之下將門踢開,該生驚嚇過度導致與家長結仇,盡管家長多次道歉,乃至初中班主任出面協調,也沒有任何效果;學生乙因作業馬虎,被家長撕了作業本,加上平時家長喜歡酗酒,脾氣暴躁,對家長的所作所為看不順眼,長期不理家長。我一方面多次找學生談話,和他們講道理,不管怎樣,家長都是長輩,應該尊重,否則就是不孝;另一方面,多次與家長聯系,及時將談話的情況反饋給家長,并要求家長予以配合。在學生思想有所轉變時,要求給家長寫信,通過書信的方式逐步緩和、化解長期積累下來的矛盾。2、精心準備“讓生命充滿愛”的主題班會,首先安排一個游戲,讓學生寫下5個最親近的人的名字,然后逐一劃去其中的某一個人,劃去的代表了死亡、消失,當有些學生不愿意劃去親人時,逼迫他們劃去,有意激化師生暫時的矛盾;接著,播放網上非常流行的“讓生命充滿愛”的視頻演講,讓學生進入情境,產生強烈的心靈震撼和共鳴,充分認識到因為自己的叛逆帶給父母和自己的傷害;最后,我進行全面總結,指出父母在學生成長道路上付出的艱辛和起到的不可磨滅的作用,雖然有的父母教育方式不對,但作為將要挑起祖國重任的新時代高中生來說,不能因為父母的方式不對而跟著犯同樣的錯誤,應該學會寬容、理解,更應學會冷靜、理智。3、精心安排父母與小孩面對面交流,相互檢討,真誠相待。4、努力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榮譽意識,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并通過一系列的獎勵辦法,在軍訓獲得優秀班級、拔河比賽獲得全年級第一名、生物模型制作競賽獲得優勝班級、詩歌朗誦賽年級第三名等榮譽稱號的前提下,在常規要求、學習方面提出高標準、高要求,不斷激勵學生為班爭光。通過這些措施,不僅兩位極端叛逆的學生很快走出了心靈的陰影,而且全班呈現出勃勃生機,絕大部分學生已完全適應了高中的學習生活,“上課紀律好、思維活躍、發言積極”成了科任老師掛在嘴邊的評價話語,班風、學風越來越好,比學趕超的熱情也越來越高漲,這是老師最希望看到的良好發展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