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必讀
合肥一重點高中跨市“掐尖” 正做學生勸回工作
更新時間:2016-08-10 22:27:21點擊次數:1258次字號:T|T
2016年各地中考招生工作剛剛落下帷幕,安徽省蚌埠市相關教育部門就“一紙訴狀”把合肥一六八中學告到了安徽省教育廳。蚌埠教育局基礎教育處的相關負責人日前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蚌埠中考成績公布之后,合肥一六八中學沒有在當地教育部門備案就招走了蚌埠70余名高分考生。
對此,安徽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的相關負責人8月3日對澎湃新聞稱,“我們要求合肥市教育局調查,妥善處理,特別是妥善處理蚌埠市的學生問題。”
8月4日,合肥市教育局基礎教育處相關負責人對澎湃新聞表示,目前給出的處理意見是:建議這70余名學生退回原籍蚌埠的高中就讀,蚌埠當地通過補錄的方式給這些學生解決學籍問題,如果學生堅持就讀一六八中學只能通過借讀,不解決學籍。
沒有學籍意味著這些借讀的學生無法拿到一六八中學的畢業證,無法在一六八中學參加高考,只能回學籍所在學校參加高考。關于該事件具體的解決措施,該負責人則建議澎湃記者聯系合肥一六八中學去了解。
8月8日,合肥一六八中學招生辦老師陸長興(化名)向澎湃新聞表示,“現在,我正在按照省教育廳的指示去蚌埠給這70余名學生的家長做勸回工作。
魏偉(化名)同學就是此次“生源戰”事件中被爭奪的生源之一。在得知官方意見后,魏偉的媽媽表示無法接受。8月8日,她對澎湃新聞表示,希望孩子還是能帶著學籍到一六八中學去讀書,“(蚌埠)這一批孩子不應該成為這次事件的最終受害者和買單者。”
針對蚌埠教育局和合肥一六八中學的這場“生源爭奪戰”,北京理工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楊東平認為,現在類似于一六八中學這樣的“掐尖”行為需要引起社會關注,“很多地方行政部門管理不嚴格,一些‘超級中學’有恃無恐,致使“掐尖”亂象屢禁不止,這種現象非常值得關注。”他認為,從教育規律的角度來看,把各地高分學生聚到一個學校并不是一個好方法。
一場沒有硝煙的中考“生源戰”
7月29日,《中國青年報》一篇關于合肥一六八中學在蚌埠違規招生致使70多名學生面臨無學籍困境的報道引起了廣泛關注。據澎湃新聞了解,這70多名學生都是蚌埠今年中考的高分考生,成績公布后,他們都填報了涉嫌違規招生的合肥一六八中學,此后,合肥一六八中學和蚌埠教育局圍繞蚌埠這些高分考生展開了“搶奪”和“保衛”之戰。
其實早在2016年3月,安徽省教育廳就下發了《關于做好2016年普通高中招生有關工作的通知》。該通知明確規定:公辦普通高中一律不得跨省轄市招生;民辦普通高中學校在招生計劃未完成的情況下,可以跨省轄市招生,但應經學校所在市教育行政部門和生源所在市教育行政部門備案,不得自行錄取無檔案考生。
7月30日,合肥一六八中學在其學校官網上發布了《關于我校面向全省招生合法性的鄭重說明》,說明提到一六八中學是一所民辦學校,自建校以來一直面向全省招生,今年面向全省的招生也符合相關規定。
8月3日,安徽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相關負責人否定了該聲明的部分內容。該負責人對澎湃新聞稱,“肯定是違規的,作為一個學校,不能說到哪個地方,設個攤子就招生。合肥一六八中學沒有經過生源地所在部門的同意,等于自己設了一個招生點,自己設了一個攤子,這個怎么行呢?”
8月4日,合肥市教育局基礎教育處相關負責人向澎湃新聞表示,建議蚌埠報考了一六八中學這70多名學生回蚌埠讀高中,蚌埠教育局已經承諾可以解決這些未填報中考志愿學生的學籍問題,但如果這些學生堅持要去一六八中學就讀,那么只能通過借讀方式,沒有學籍。
一六八中學招生辦老師陸長興承認,該校確實沒有跟蚌埠教育局備過案,“但如果我們備案了那邊是不是就會接受并且允許我們招生呢?”
家長:孩子不應為這一事件“買單”
作為這次被爭奪的70多名學生中的一員,魏偉和他家人最近的心情就好像坐了一次過山車。
在得知自己考到750分的好成績后,魏偉和家人都十分高興,經過再三考慮,他選擇填報了合肥一六八中學。按照往年,750分的成績去一六八中學就讀完全不是問題,一家人都在心滿意足中為魏偉接下來的三年高中生活做準備。
但在錄取工作結束后,魏偉的母親接到了老師的電話,要召集沒有填報蚌埠當地志愿的學生家長前去開會,“老師的意思就是想讓孩子們回蚌埠上學,可是太遲了,那時候都已經錄取結束了,才講一六八那邊違規招生,學校沒有在蚌埠教育局備案。”
在被告知校方和教育部門建議學生返回蚌埠讀書時,她直言“不接受”。“孩子必須帶著學籍去一六八上學,(蚌埠)這一批孩子不應該成為這個事件的最終受害者和買單者。”她稱。
“學生們愿意離開本地去往合肥一六八中學的本質原因是教育資源的不均衡,蚌埠市教育資源確實落后于合肥。”合肥一六八中學畢業生、今年安徽省高考文科狀元王成科向澎湃新聞說。他認為教育部門應該把學生利益放在第一位,尊重學生的個人選擇和發展,而不是通過生源保護來強行留下學生。
陸長興也對澎湃新聞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中第二十七條有明文規定:民辦學校享有與同級同類公辦學校同等的招生權,可以自主確定招生的范圍、標準和方式;但是,招收接受高等學歷教育的學生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應當為外地的民辦學校在本地招生提供平等待遇,不得實行地區封鎖,不得濫收費用。
對此,曾經參與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制定工作的的教育專家楊東平卻認為民辦學校招生的自主權太過籠統,仍需要詳細規范,“《民辦教育促進法》不會規定到那么具體,學校的自主招生權這個提法也太過籠統,還是要在當地部門的規范下實施的,不可能有無限的權力。”
安徽省教育廳:要求一六八中學自查自糾
剛剛參加完今年高考、從合肥一六八中學畢業的李天笑(化名)已經被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錄取,她對澎湃新聞表示,自己原來是安徽省銅陵市的生源,也屬于外市生源,自己的中考成績是當時銅陵市樅陽縣的前20名,中考之后她沒有填報本地志愿而是直接選擇了去合肥一六八中學就讀,“因為一六八是省城的中學,而且我媽媽同事的兒子就是一六八中學畢業的,對這所學校評價很高。”李天笑說自己的父母和學校老師都希望自己去一六八中學讀書。當時自己的初中學籍是自己保管,一六八高中幫外地生源辦理學籍相關手續,之后的學習、畢業證以及最后參加高考都不存在任何問題。李天笑認為外地學生想去一六八中學讀書是自己和家人權衡過學校層次和大環境之后所做的決定,應該被當地教育局所尊重。”
對于這種情況,陸長興8日對澎湃新聞表示,往年一六八中學辦理外地學生學籍的辦法都是符合規定:被一六八中學錄取的外地學生先在合肥市教育局網站上進行學籍注冊,然后經過安徽省教育廳批準通過就可以將學生的學籍轉到一六八中學。陸長興認為,如果今年沒有蚌埠向省教育廳“告狀”,蚌埠這70余名學生的學籍辦理和就讀手續也會像往年一樣順利辦理。
根據學生反映,2002年建校的合肥一六八中學一直是面向安徽省招生,安徽各市中考考生都可以通過中考分數自愿報考。將近14年的招生,為什么今年蚌埠教育局會突然“發難”?
安徽省教育廳基教處的相關負責人對此表示,“此類事件以前就有,教育廳也要求一再規范,但今年最重要的因素是,從一個市(蚌埠)里‘掐尖’掐得太厲害了,引起別人的反彈了。”
除了蚌埠市之外今年合肥一六八中學在安徽省其他市的招生是否也存在違規現象?“現在就是叫一六八中學自查自糾,舉一反三,但是這個也得實事求是來處理問題,就是說這些學生來了,要將他們妥善地安置,這不是一句兩句話能說得清楚的,或者說了一句話就能馬上做到的。”上述負責人說。
對此,安徽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的相關負責人8月3日對澎湃新聞稱,“我們要求合肥市教育局調查,妥善處理,特別是妥善處理蚌埠市的學生問題。”
8月4日,合肥市教育局基礎教育處相關負責人對澎湃新聞表示,目前給出的處理意見是:建議這70余名學生退回原籍蚌埠的高中就讀,蚌埠當地通過補錄的方式給這些學生解決學籍問題,如果學生堅持就讀一六八中學只能通過借讀,不解決學籍。
沒有學籍意味著這些借讀的學生無法拿到一六八中學的畢業證,無法在一六八中學參加高考,只能回學籍所在學校參加高考。關于該事件具體的解決措施,該負責人則建議澎湃記者聯系合肥一六八中學去了解。
8月8日,合肥一六八中學招生辦老師陸長興(化名)向澎湃新聞表示,“現在,我正在按照省教育廳的指示去蚌埠給這70余名學生的家長做勸回工作。
魏偉(化名)同學就是此次“生源戰”事件中被爭奪的生源之一。在得知官方意見后,魏偉的媽媽表示無法接受。8月8日,她對澎湃新聞表示,希望孩子還是能帶著學籍到一六八中學去讀書,“(蚌埠)這一批孩子不應該成為這次事件的最終受害者和買單者。”
針對蚌埠教育局和合肥一六八中學的這場“生源爭奪戰”,北京理工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楊東平認為,現在類似于一六八中學這樣的“掐尖”行為需要引起社會關注,“很多地方行政部門管理不嚴格,一些‘超級中學’有恃無恐,致使“掐尖”亂象屢禁不止,這種現象非常值得關注。”他認為,從教育規律的角度來看,把各地高分學生聚到一個學校并不是一個好方法。
一場沒有硝煙的中考“生源戰”
7月29日,《中國青年報》一篇關于合肥一六八中學在蚌埠違規招生致使70多名學生面臨無學籍困境的報道引起了廣泛關注。據澎湃新聞了解,這70多名學生都是蚌埠今年中考的高分考生,成績公布后,他們都填報了涉嫌違規招生的合肥一六八中學,此后,合肥一六八中學和蚌埠教育局圍繞蚌埠這些高分考生展開了“搶奪”和“保衛”之戰。
其實早在2016年3月,安徽省教育廳就下發了《關于做好2016年普通高中招生有關工作的通知》。該通知明確規定:公辦普通高中一律不得跨省轄市招生;民辦普通高中學校在招生計劃未完成的情況下,可以跨省轄市招生,但應經學校所在市教育行政部門和生源所在市教育行政部門備案,不得自行錄取無檔案考生。
7月30日,合肥一六八中學在其學校官網上發布了《關于我校面向全省招生合法性的鄭重說明》,說明提到一六八中學是一所民辦學校,自建校以來一直面向全省招生,今年面向全省的招生也符合相關規定。
8月3日,安徽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相關負責人否定了該聲明的部分內容。該負責人對澎湃新聞稱,“肯定是違規的,作為一個學校,不能說到哪個地方,設個攤子就招生。合肥一六八中學沒有經過生源地所在部門的同意,等于自己設了一個招生點,自己設了一個攤子,這個怎么行呢?”
8月4日,合肥市教育局基礎教育處相關負責人向澎湃新聞表示,建議蚌埠報考了一六八中學這70多名學生回蚌埠讀高中,蚌埠教育局已經承諾可以解決這些未填報中考志愿學生的學籍問題,但如果這些學生堅持要去一六八中學就讀,那么只能通過借讀方式,沒有學籍。
一六八中學招生辦老師陸長興承認,該校確實沒有跟蚌埠教育局備過案,“但如果我們備案了那邊是不是就會接受并且允許我們招生呢?”
家長:孩子不應為這一事件“買單”
作為這次被爭奪的70多名學生中的一員,魏偉和他家人最近的心情就好像坐了一次過山車。
在得知自己考到750分的好成績后,魏偉和家人都十分高興,經過再三考慮,他選擇填報了合肥一六八中學。按照往年,750分的成績去一六八中學就讀完全不是問題,一家人都在心滿意足中為魏偉接下來的三年高中生活做準備。
但在錄取工作結束后,魏偉的母親接到了老師的電話,要召集沒有填報蚌埠當地志愿的學生家長前去開會,“老師的意思就是想讓孩子們回蚌埠上學,可是太遲了,那時候都已經錄取結束了,才講一六八那邊違規招生,學校沒有在蚌埠教育局備案。”
在被告知校方和教育部門建議學生返回蚌埠讀書時,她直言“不接受”。“孩子必須帶著學籍去一六八上學,(蚌埠)這一批孩子不應該成為這個事件的最終受害者和買單者。”她稱。
“學生們愿意離開本地去往合肥一六八中學的本質原因是教育資源的不均衡,蚌埠市教育資源確實落后于合肥。”合肥一六八中學畢業生、今年安徽省高考文科狀元王成科向澎湃新聞說。他認為教育部門應該把學生利益放在第一位,尊重學生的個人選擇和發展,而不是通過生源保護來強行留下學生。
陸長興也對澎湃新聞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中第二十七條有明文規定:民辦學校享有與同級同類公辦學校同等的招生權,可以自主確定招生的范圍、標準和方式;但是,招收接受高等學歷教育的學生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應當為外地的民辦學校在本地招生提供平等待遇,不得實行地區封鎖,不得濫收費用。
對此,曾經參與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制定工作的的教育專家楊東平卻認為民辦學校招生的自主權太過籠統,仍需要詳細規范,“《民辦教育促進法》不會規定到那么具體,學校的自主招生權這個提法也太過籠統,還是要在當地部門的規范下實施的,不可能有無限的權力。”
安徽省教育廳:要求一六八中學自查自糾
剛剛參加完今年高考、從合肥一六八中學畢業的李天笑(化名)已經被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錄取,她對澎湃新聞表示,自己原來是安徽省銅陵市的生源,也屬于外市生源,自己的中考成績是當時銅陵市樅陽縣的前20名,中考之后她沒有填報本地志愿而是直接選擇了去合肥一六八中學就讀,“因為一六八是省城的中學,而且我媽媽同事的兒子就是一六八中學畢業的,對這所學校評價很高。”李天笑說自己的父母和學校老師都希望自己去一六八中學讀書。當時自己的初中學籍是自己保管,一六八高中幫外地生源辦理學籍相關手續,之后的學習、畢業證以及最后參加高考都不存在任何問題。李天笑認為外地學生想去一六八中學讀書是自己和家人權衡過學校層次和大環境之后所做的決定,應該被當地教育局所尊重。”
對于這種情況,陸長興8日對澎湃新聞表示,往年一六八中學辦理外地學生學籍的辦法都是符合規定:被一六八中學錄取的外地學生先在合肥市教育局網站上進行學籍注冊,然后經過安徽省教育廳批準通過就可以將學生的學籍轉到一六八中學。陸長興認為,如果今年沒有蚌埠向省教育廳“告狀”,蚌埠這70余名學生的學籍辦理和就讀手續也會像往年一樣順利辦理。
根據學生反映,2002年建校的合肥一六八中學一直是面向安徽省招生,安徽各市中考考生都可以通過中考分數自愿報考。將近14年的招生,為什么今年蚌埠教育局會突然“發難”?
安徽省教育廳基教處的相關負責人對此表示,“此類事件以前就有,教育廳也要求一再規范,但今年最重要的因素是,從一個市(蚌埠)里‘掐尖’掐得太厲害了,引起別人的反彈了。”
除了蚌埠市之外今年合肥一六八中學在安徽省其他市的招生是否也存在違規現象?“現在就是叫一六八中學自查自糾,舉一反三,但是這個也得實事求是來處理問題,就是說這些學生來了,要將他們妥善地安置,這不是一句兩句話能說得清楚的,或者說了一句話就能馬上做到的。”上述負責人說。
(編輯:hefeie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