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必讀
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心理因素
更新時間:2015-12-23 09:21:27點擊次數:1238次字號:T|T
內容提要: 可以看到,所有的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可是為什么若干年后孩子之間會造成非常大的差異呢? 關鍵詞: 考試焦慮緊張 學習主動性 學習積極性 |
可以看到,所有的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可是為什么若干年后孩子之間會造成非常大的差異呢?孩子除了在學校學習課本知識外,家庭教育的影響也顯得非常重要,作為父母,對于孩子的教育應注重其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一、學習情緒與學習成績 學習情緒是指孩子在學習活動中所產生的情緒反應。如學習中遇到困難時感到煩惱甚至退縮;在考試時感到焦慮和緊張等。積極的學習情緒主要有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深刻理解學習的重要意義、自覺地發奮學習等表現;消極的學習情緒有如厭學情緒的產生,不明確學習的重要意義,把學習看成是一種外加的任務或負擔。有的家長不懂得教育子女的正確方法,對子女采取放任自流的態度;另一些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孩子要求過高,加重孩子的學業負擔。這兩種家庭教育方式都可能導致孩子產生學習困難。當然,也有些孩子的學習成績差是因為個別教師的教育方法不恰當,諷刺挖苦甚至訓斥、處罰孩子,使孩子產生自卑和緊張的心理,缺乏成功和愉快學習的體驗,更有甚者的是有些學校由于片面追求升學率,加重孩子的學業負擔,抓尖子而放棄對個別學生的教育。 二、成就動機與學習成績 孩子為什么去學習,樂意學習什么,學習的效果怎樣都與學習動機有關。學習動機是指向學習活動的動機類型,是直接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研究表明,孩子在課堂學習的主要動機集中反映在成就動機。成就動機是在人在成就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它是激勵個體樂于從事自己認為重要的或有價值的活動,并力求獲得成功的一種內在驅動力。例如孩子關心自己的考試成績在班級的排名。當孩子進入學習活動時,由于家庭、社會乃至學校中的種種原因,致使一部分孩子對所學的知識缺乏一定的成就動機,也可能是有些孩子形成了錯誤的學習動機,從而影響了學習成績。 三、非智力因素與學習成績 狹義的非智力因素是指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等。一般來說人的智力發展合乎正態分布,即智力超常和智力低下都屬于極少數,大多數人的智力發展都屬于正常發展水平。一個孩子要想取得優秀的成績,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對孩子的學習過程起著動力、定向、引導、維持、調節和強化等作用;能夠幫助孩子選擇學習目標,增強孩子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監控自己的學習行為,以頑強的意志克服困難,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體驗到愉快的情緒。 四、歸因與學習成績 歸因是一個人對其活動成敗原因的看法。心理學家威納認為學生對自己學習成敗的原因主要歸為:能力、努力、任務難度、機遇、情緒等。威納同時發現在不同情境中,學生對成敗有不同的歸因,并對其后繼行為產生巨大的影響,尤其是將成敗歸于能力和努力這兩個內部因素最為關鍵。追求成功的學生認為能力不是成敗的主要因素,他們把成功歸之于努力的程度如何,而將失敗歸之于努力不夠。相反,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力求避免失敗,把失敗歸于能力的缺乏,成功歸于運氣、容易等,無論成敗都不會激勵其進一步努力。這種情況長期存在就會使學生產生這樣一種觀念:無論怎么努力都不能避免失敗的結果,并由此產生沮喪、無助和冷漠,不僅不去積極尋求成功,甚至不去避免失敗。這些學生在課堂中既不以掌握為目標,也不以成績為目標,而是以如何敷衍、應付老師打發時間為目標,因此這些學生把主要精力轉移到和學習無關的其他事情上。 五、人格與學習成績 人格是指決定個體的外顯行為和內隱行為并使其與他人的行為有穩定區別的綜合心理特征。 如果一個孩子能夠正常地進行各種活動,能夠積極地探究各種學習問題,那么他就具備了適應良好的健康人格。與適應良好的健康人格相反的是人格的適應不良,它是指個體不能夠很好地根據環境的要求改變自己,或積極地作用于環境并改造環境,由此產生的各種情緒上的干擾。孩子的人格適應不良與孩子的學習成績有密切的關系,人格的適應不良往往表現為注意廣度低、多動、故意滋事及人格不成熟等,這些問題會阻礙孩子學習的努力程度,分散孩子學習的注意力和堅持性,因此人格適應不良的孩子對學習缺乏信心、常常逃避學習困難,有些孩子甚至出現與教師對立、不合作的情況。孩子具有健康的人格是他們進行有效學習的一個不可缺少的基礎,健康的人格往往又是有效學習的必然結果。 在實際的輔導中,需要老師和家長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做全面的分析和了解,然后對癥下藥。真正找到提高孩子學習成績的有效方法,使每位孩子都能夠學業有成,早日成才。 |
(編輯:hefeie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