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系是導致中學生身心不健的元兇
合肥家教網導讀:人際關系的好壞是一個人社會適應能力和健康人格的綜合體現。健康的人格總是與健康的人際關系相伴隨的。中學生進入中學以后,面臨著新的環境、新的群體,人際交往日益頻繁和復雜,需要整合各種關系,處理好與交往對象的關系成為他們新的生活內容。但是,由于他們來自不同地域、不同的家庭,以各自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與同學們朝夕相處,造成人際沖突經常發生并成為發生心理問題的主要因素。
人際關系對中學生人格健康發展影響的具體表現 :
一.影響中學生對自己自我評價的正確性
自我評價體現了個體自我意識的發展水平,是人格健全的心理基礎。正確的自我評價是在與他人的交往過程中,通過相互學習和相互幫助、相互影響逐步發展和成熟起來的。中學生對自己的正確評價是在與同學的相互交往中、在處理各種人際關系中發展起來并實現調整和糾正自己的。具有良好人際關系的大學生能恰如其分地評價自己,時時感受到自己為他人所喜歡、所接受、所承認,滿足了自己的歸屬和安全的心理需要,有良好的自尊感,相信自己的價值,悅納自己,促進了人格的健康發展。缺乏良好人際關系的中學生或表現出自卑和自我委瑣,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否定自己的價值,只看到自己的不足,處處低人一等,壓抑自己能量的釋放,自我沖突、自我矛盾,甚至產生厭惡自己的自卑情結;或表現出孤傲、自命不凡、居高臨下、目中無人,不能處理好人際關系,對人格的健康發展產生了消極影響。
二.影響中學生的情緒及身心健康
“情緒在心理變態中起著核心的作用。情緒異常往往是精神疾病的先兆”我國著名心理學家孟昭蘭說。人與人之間良好的情緒與情感不僅是社會交往的“黏合劑”、人際互動的“潤滑油”,而且是影響人格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中學生情緒情感豐富,情感交流的需要強烈,希望能向他人訴說自己的喜怒哀樂,因此不同的人際關系導致他們不同的心理感受和體驗。具有良好人際關系的中學生,情緒的滿意度高,心境平和,寧靜、愉快,對他人和集體有親密感和依戀之情,遇事比較冷靜,能適度地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對不良情緒有良好的控制和宣泄,調節和控制情緒的能力較強,能促進人格的健康發展。人際關系不良的中學生不能適當地表達和調控自己的情緒,極易產生焦慮、緊張、恐懼、憤怒等不良情緒,對他人和集體有敵對、不滿情緒,經常處于各種不良情緒的體驗中。
三.影響中學生對學習的適應性
人際關系影響中學生入校以后的學習適應。研究認為,影響中學生學習適應的主要因素有學習能力、環境因素、教學模式、社交活動等。其中,在中學生的學習中,社交因素對中學生學習適應的作用明顯較大。
四.影響中學生的人格特質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文明的進步,社會對個體人格的要求越來越高。塑造健康人格已成為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責任和核心的任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