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在學習上出現了問題,不要隨便懷疑孩子的智力問題;成績的好壞與智力有一定關系,但不是絕對的;也不要盲目指責老師的教學;孩子的成績不理想,與老師的教學可能有關。但如果班級中多數學生的成績都可以,唯有自己的孩子及一小部分學生成績不理想,那恐怕主要責任不在老師。最主要的是要主動配合老師分析具體原因再采取相應的對策;此外還要敏銳的察覺孩子的微小進步并熱情鼓勵孩子的進步。孩子一旦有了進步,哪怕是微小的,家長也要給予熱情的鼓勵,并協助其總結經驗。 在改善孩子的學習狀況的措施上,除了一般多聯系學校老師、到專業的培訓學校補習等方法外,找一個有豐富教學經驗的老師進行一對一的輔導不失是一種良策,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這樣的方法。我們發現下列八類學生可以考慮“一對一”這種輔導模式:
一、 學習能力強但沒有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和方法且自制力差的學生。這類學生對學習缺乏主動性,對知識的理解往往浮于表面,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基本概念理解不深入。如果采用集體面授或者大班授課,可能會因為老師的注意力沒有在他身上而“隨波逐流”,如果采取一對一的教學模式可以對孩子起到更好的監督作用。
二、 在大班學習中跟不上老師授課節奏的學生。這類學生也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之前在低年級時是優等生,但隨著升入重點學校之后,課業負擔加重,面對高手云集的競爭環境,競爭壓力加大而且老師講課節奏偏快,原來有著優勢心態的他們心態逐漸失衡,跟不上老師講課節奏就著急,越著急就越聽不好課,成績就越下降,如此形成惡性循環,不僅影響學習,如果處理不好還可能會因學習壓力大引起自卑、心理扭曲等問題;另一種情況是綜合學習能力在整體的學生群體中排中等偏下水平,一直存在跟不上老師授課節奏的學生。
三、 “被拖著走”且面臨重大考試如中考、高考的學生。這一類學生往往在學校里很難跟上正常的復習進程,在學校學習中有被老師“拖著走”的痛苦與無奈。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在正常的學習時間之外給學生一個額外的推力,靠學生自身的調整一般很難達到好的效果,往往會越拖越難,最后徹底失去學習興趣與動力,考試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四、 平時課程學習有被耽誤的考生如藝術生、特長生。這類考生平時精力更多地放在藝術特長專業的學習和訓練而耽誤了文化課學習,使得所學的課程內容缺少連貫性,導致一般文化課底子較薄,又沒有完整的時間在學校里進行系統的三輪復習。
五、 適合因轉校等原因而產生學習不適應的學生。比如從外地轉入本地的學校,或者由于某些原因從的一所學校轉至另一所學校的學生。因為教材不一樣,剛轉過去的學生就會遇到學習上的嚴重困難。所以選擇了“一對一”的輔導模式,就能快速的彌補因教材所引起的學習問題。
六、 部分希望盡早培養孩子學習習慣的家長。這些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比較“有遠見”,在孩子學習的初級階段就希望通過選擇值得信任的學校提供的一對一教學模式”幫助孩子養成學習習慣,如小學四、五年級和初中低年級。這階段的學生最重要的任務是發展健全與學習有關的非智力因素,學會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由于一對一個性化輔導模式”是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量身打造相關的學習方案,所以對這類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培養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相比起發現問題再尋求輔導—急來抱佛腳式的教育方式,這種提前培養的方式更科學,也更適合孩子的學習習慣形成過程。
七、 適合嚴重偏科的學生。孩子出現嚴重偏科現象,至少可以說明兩個方面的問題:首先是既然孩子能把其他眾多的學科學好,說明不存在學習習慣和學習接受能力方面的問題,通過查找問題的關鍵,經過適當的調整和補充,也一定能把這個學科學好。其次是對出現偏科的學生要么是沒有入門,要么是缺乏學習的興趣,甚至是可能孩子和相應的任課老師的關系上存在著問題。
八、 學習成績突出,且希望提早學習后一個學期內容的學生。這類學生在學校里成績拔尖,不存在學習方面的問題,由于學校教學要兼顧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狀況,不可能只為了少數學生而大幅度的加快教學進度,所以這類學生往往是有“吃不飽”的感覺,為了能提早學完所有的課程便于為競賽做準備,或者讓自己有更多的時間來拓寬知識視野,選擇“一對一”的輔導方式就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調節教學節奏和知識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