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家庭教育的十大誤區
處在激烈競爭時代的年青父母,從自身的生活閱歷中深深體會到,作為現代人,濃厚的科學知識、堅強的體魄和健全的能力意味著將來立足社會的三大要素及事業成功的必要條件。故家長在孩子的教育上化大精力、大投入,但是有好多效果不佳。究其原因,筆者認為,在年青的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存在以下誤區,違背了孩子正常發展的客觀規律,所以效果適得其反。現列出十大誤區:
1、包攬生活瑣事,讓孩子有更多時間安心學習。
2、安排封閉的房間讓孩子靜心學習。
3、用嚴厲的批評責怪孩子成績落后。
4、逼孩子學習一門或幾門藝術技能。
5、一有成績就給超量的獎勵。
6、做錯事懲罰方法簡單守舊。
7、不誠信對待孩子,以為孩子還小。
8、不能正確分析孩子的缺點和優點,期望不切實際。
9、身教、言教不統一,父母教育觀點不一致。
10、亂給孩子請不合實際的家教。
下面舉二例說明由于誤區造成對孩子成長的負面影響。
1、為了讓孩子有更多時間安心學習,父母包攬生活瑣事。
其實學習不可能是全天候的,中途必須有大腦休息的時間。在這中間,讓孩子參加一定的家務勞動和整理個人內務是非常必要的。有許多自然科學的知識,都來源于生活,例如洗衣服中的肥皂液的干涉現象,燒開水中的汽化、液化現象,電風扇葉子的靜電吸塵現象等等。長期不參加勞動,是你們剝奪了孩子實踐鍛煉的機會,以致有的孩子上了大學還不會修電燈,嚴重缺乏第一手感性知識的貯備。體現在學校,就是老師講自然科學知識時要用到生活中的第一手感性知識時,這些學生都不知道,他們感覺都是抽象的,記不住,久而久之,成績就下來了。
2、一有成績就給超量的物質獎勵。
有成績給獎勵,這是激勵孩子更快成長、不斷進步的重要手段,應用恰當,效果會很好。可有些家長由于生活物質條件好了,出手很大,有獎大額現金的,也有獎高檔物品的,這樣做會形成相反的效果:
⑴形成興趣偏離;由于有的學生名次進步是某門功課成績好而造成的,因為獎勵對成績好的興趣越來越濃,成績差的興趣越來越小,造成偏課;
⑵一取得成績,想到的就是獎勵,而不去分析、總結是如何成功的,是否可以進行相關課目的正向遷移
⑶一旦走上社會,有了成績沒人獎勵,就會造成失落感,不利于今后的發展。其實獎勵可以是一次肯定、口頭表揚或少量的物品,就已經足夠了。獎勵也可以按成績的大小,在恰當場合給予不同價值的獎勵,而且應該多獎勵成績暫時落后,但有進步的孩子。筆者有一學生,由于基礎較差,故各門功課都較落后,但體育成績很好。我就抓住她這個閃光點,在全班面前給予肯定,鼓勵她以鍛煉身體的毅力來對待學習。打那以后,她上課專心聽了,不懂能來問老師了,在一次月考中她經過自己的努力得了54分,我又在全班面前表揚了她,并獎勵她平時最愛吃的棒兒糖一顆,結果在期末大考中她得了74分,超出班平均分12分。
總之,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必須符合教育規律,才能事半功倍。如果目前你對孩子教育效果不太理想,是否檢查一下,你是否存在以上誤區。愿你的孩子學習進步,你的教育得心應手。
(合肥家教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