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解讀 高中學習(2)
十一、英語成績不能提高怎么辦
我的英語成績總是不能提高,常在及格附近徘徊,該怎么辦?
任何結果都是有一定的原因引起的,那么,你首先得去找一找原因,我想你可以用發散思維來找原因。比如,你為什么能把理化學好?為什么別人能把英語學好?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或許從中有所啟發,另外,根據你多次失利的現實,首先要在心理上消滅害怕情緒,如中國男足要出線,必須克服恐韓癥一樣。另外,需要更多的時間、更多的努力,不要急于求成,堅持,堅持,再堅持,一定要相信只要有付出必定會有收獲.。
請記住,環境愈艱難困苦,就愈需要堅定的毅力和信心,而且,懈怠的害處也就愈大。——列夫·托爾斯泰
十二、英語越做越不想做如何辦
我做英語時,剛開始很有勁,但越做越不想做,這種情況如何辦?
開始做時,精力充沛自然效果好,效果好自然有勁,到后來慢慢地疲勞了,精力越來越不集中,效果越來越差,就不想做了,對不對?方法很簡單,換換口味,或休息一下。
一個埋頭腦力勞動的人,如果不經常活動四肢,那是一件極其痛苦的事情。——列夫·托爾斯泰
十三、學理科有沒有要訣
學理科有沒有要訣?
抓住三環節:思考是關鍵;勤做練習題,主要靠自己;
學好數理化,成才還得怕;文理要結合,人才算合格。
十四、如何改進數理化學習方法
數理化方面的學習方法不夠好,該如何改進?
(1)、培養對學科的興趣;
(2)、注重公式、定理的推導過程,領會其實質;
(3)、要有一定數量的練習,練習不是目的,而是掌握和鞏固定理、公式的手段;
(4)、多記住典型的習題,舉一反三,其關鍵是多思考。
我們的注意力必須集中在方法本身,這才是震撼古老文明基礎的真正新鮮事物。——懷特海
十五、如何做理化的預復習
進入高中后,如何做好理化的預復習工作?
預習的直接目的是為了能在聽課中提高效果,因此,預習必須做到找出重點與難點。為此,必須明確內容的思維過程,對內容進行理解,有的同學認為預習只是把內容看一遍即可,這是一種膚淺的認識,沒有思考的瀏覽是一種無效的學習。為了理解知識點,必須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展開豐富的聯想,回顧一下已學的知識,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同時,還要想一想新知識與現實內容的聯系。在預習過程中,必定會有較難理解或不懂的地方,這時,要動筆記上記號,以便聽課時,集中精力搞懂它。復習是鞏固知識的過程,同時還要做到溫故知新,特別對以前做錯的地方進行再思考,總結出錯的原因,從而對相關知識點進行整理,做到查漏補缺。比較復習法是最常見的復習方法,把相同或相近的知識點進行歸類復習,也可把相對的知識點進行對比歸類學習。以上是預復習工作的基本的普遍使用的方法,當然也適合理化的學習,而在具體展開時結合具體內容靈活運用。
人之學,如渴而飲江海。大飲則大盈,小飲則小盈;大觀則大見,小觀則小見。
十六、理科記多還是理解多
高中學習,理科學科是記多于理解還是理解多于記?
學習任何知識都離不開理解與記憶,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這是最基本的學習方法,因此,不能以多少來對比理解與記憶的關系。當然數理化的記憶與政治、歷史顯然有區別,文科該記的內容相對于理科來說要多一些,但不是說理科就不必記憶,沒有記憶的學習等于白學,理科中的公式、定理是必記的。除此之外,還得記住一些解題技巧、解題方法。只要是知識的東西就需要記,但要掌握理科的知識更需做一些習題才行。
正當地利用時間!你要理解什么,不要舍近求遠。——歌德
十七、怎樣才能不忘做過的題型
怎樣做才能使做過的題型不會忘掉?
德國著名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對遺忘現象作了比較系統的研究,指出遺忘是一個先快后慢,不均衡的逐漸變化過程,因此克服遺忘最有效的方法是及時復習。較好的典型習題最好能準備一本筆記本把它記下來,以后如碰到類似的題目就把它放在一起,同時也復習一下以前的習題,這樣,就不會忘記,又能增加知識。
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
十八、學好政、史、地,關鍵是什么
關鍵是根據其特點而學,1、學政治抓住其理論觀點 2、學歷史主要抓住其歷史史料,因此要關注時間 3、學地理一定要抓住地圖。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然玉之為物,有不變之常德;雖不琢以為器,而猶不害為玉也。人之性,因物則遷,不學,則舍君子而為小人,可不念哉。——歐陽修
十九、讀不進去政治怎么辦
對于政治,讀起來淡而無味,一點也讀不進去,該怎么辦?
政治不同于語文,語文讀起來會感到有味。這是因為它是人們感情的直接流露,語言生動形象,語言的節奏感較強。而政治的語言比較抽象,它主要表達的不是人的情感,而是一種思想,理論性較強。那么,政治是否原本就是淡而無味的呢?不是的,政治內容所體現出來的辯證思維是任何學科無法比擬的,要學好政治必須把握其特點,因此,不能像讀語文一樣去讀政治。關鍵是去理解政治的思想觀點,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理解書中舉的例子是如何來論證原理的。同時,自己也必須舉一些已了解的例子。只有這樣,才能使抽象的知識轉化為生動的形象。當然,舉例并不是目的,應該在具體的事例中歸納出本質,這個過程也是鍛煉自己的思維過程,你也就會在思考中找到了樂趣。
汗水與豐收是最實的伙伴,勤學和知識是一對最美麗的情人。——伊芝
二十、不會做地理題是什么原因
地理書的內容我能看懂,但許多題目又不會做,這是什么原因?
能看懂書中的內容,并不一定能深刻地理解它。初次看懂書中的內容,往往還只停留在表面,即使真正懂了,也不等于你已經記住了它。如果已記住了它,也不等于你會運用它。因此,有些題目不會做是可以理解的。一般來說,學習可分為三個層次,即:識記——理解——運用,理解是關鍵,只有理解才能很好地記住它,只有理解才有可能靈活地運用它,而運用離不開記憶,更需要理解、訓練,做作業就是運用的過程。如果連記憶關、理解關都未能攻破,自然過不了運用關,更何況運用是一般原理到具體實例的運用,其中也有一些技巧,特別是在等值線,地球運動和區域地理部分。只有在不斷訓練中提高的自己解題能力,從而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
“難”也是如此,面對懸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條縫來。但用斧鑿,能進一寸進一寸,得進一尺進一尺,不斷積累,飛躍必來,突破隨之。——華羅庚
(合肥家教網)